【艺象点击】施旭升 张锋:北京剧场艺术生态失衡现状的思考
作者说
北京剧场艺术生态,如何取舍教化与娱乐?如何调适商业逻辑与剧场规则?如何纠偏技术之于艺术的游离?如何平衡国有与民营的跷跷板?如何促进老城区改造和城市文化建设?如何有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量卫星城建设?
剧场之于一座城市的价值,应该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诚然,北京不仅有着800多年建都史,而且更为重要的,还应该是这个古老都市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命脉的传承。但是,新世纪以来,昨日的风光已然不再,北京剧场文化如何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途径?
一、教化与娱乐的取舍
剧场打破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线。所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现代剧场的观演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防止社会固化的重要活化因素。
北京西城——天桥剧场
北京朝阳——北京剧院
北京需要协调好教化立场与娱乐品格,担负起开启民智、引领潮流的文化职责。
二、商业逻辑与剧场规则的向背
古希腊剧场不是为观众建造的,而是为艺术家建造的,剧场的设计和构造反映了建筑师和剧作家及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希腊剧场这种构建形制,正显示出雅典城邦的开放和民主的精神品格与生活样式。
古希腊剧场遗址
而把剧场建在宗教场所或者宗教场所附近,则是中世纪以来的普遍做法。
如果不考虑过多的行政因素,都市的消费娱乐兴起之后,剧场的建设根本上还是应该尊奉商业原则。哪里是商业区,哪里有人流的涌动,哪里就应该有剧场的位置。
前门老字号——中和戏院
三、技术之于艺术的偏离
剧场中的许多演出出现了“戏不够,景来凑”,“一流的舞美,二流的导演,三流的剧本”的局面,技术成为目的,演出变成了炫技。实际上,真正的剧场艺术,离不开技术又超越技术。北京剧场文化应在技术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有效地发挥剧场艺术生产力,这才是技术手段的根本的目的之所在。
新清华学堂
四、国有与民营的跷跷板
从世界范围来看,相对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北京的剧场以国营为主,民营剧场数量相对过少。有数据显示,纽约目前有近千个民营小剧场,巴黎、伦敦、东京也都有数百个民营剧场,而中国目前正式注册的民建民营剧场为数不多。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北京的民营小剧场多集中在戏剧文化氛围浓郁的二环内,蓬蒿剧场、蜂巢剧场、鼓楼西剧场、繁星戏剧村、方家胡同46号、麻雀瓦舍等无一不或多或少地面对着巨额的场地租金、人员费用、戏剧舞台搭建、水电支出等问题。
北京南锣鼓巷——蓬蒿剧场
北京剧场文化生态建构中,在传统与现代、教化与娱乐、市场与政府、精英与大众之间寻找新的协调与平衡,也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如今,北京剧场文化的发展已逐渐实现区域化设置和布局。文化生态区的概念已渐趋明晰。比如前门演艺文化园、丰台戏曲文化中心、东城区先锋戏剧等,从创意到建设,已成为北京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亮点。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北京从老城区的改造到大量卫星城的建设当中,剧场资源的配置乃至文化生态的重构也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项目《北京剧场文化生态研究及北京戏剧产业年度报告》(批准号:HW14042)、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剧场文化生态研究》(批准号:14WYA007)的阶段性成果。
*施旭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
*张 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陶璐
*本文为内容摘编,全文刊登在全文刊登在《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5期 总第8期
回复关键词(作者或被访者姓名),查看往期佳作吆~